首页
Home
行业动态
Nav
学习中心
Nav
政策法规
Nav
孵化项目
Nav
乡镇(街道)社工站
Messages
关于我们
Nav
通知公告
行业资讯
社工沙龙
继续教育
督导培训
初级备考
中级备考
能力培训
社工培训
中央文件
省级文件
市级文件
督导项目
培训项目
政策成果
机构孵化
政策文件
运营指导
典型示范
组织简介
组织架构
章程
规章制度
机构风采
年度工作报告
联系我们
搜索
六一|河北省民政系统高质量推进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发表时间:2022-06-08 09:32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小朋友”,指引少年儿童的成长方向,为新时代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河北省民政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交出了一份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答卷。
坚持分类施策
全省困难儿童实现应保尽保
2021年12月22日,《河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公布。其中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基本建成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省民政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困难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推进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增长机制。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父母或者重病、重残,或者失联,或者服刑在押……他们不是孤儿,境遇却如同孤儿。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有关文件要求,河北民政部门扩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优化了申请程序,努力对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做到了应保尽保。
省民政厅一边指导各地及时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信息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督导各地及时为这些孩子发放基本生活补贴,一边努力推进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目前,全省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已达到集中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450元,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1000元。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廊坊市已经率先将孤儿的基本生活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600元,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40元。其中大厂、固安等还将二者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2000元;三河市对标北京市通州区,则将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2200元。
不断丰富完善困难儿童保障体系,在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上,省民政厅将温暖和爱不断延伸,在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上继续用心用情用力。
省民政厅继续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912名孤残儿童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得到资助,获得资助总额达312万元,对需要手术和康复治疗的孤残儿童,实现了应治尽治。
继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920名孤儿成年后在校就读的每人每年获得助学金1万元,实现了应助尽助。省民政厅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筹集社会资金对全省考入本科院校的5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资助。
全省困境儿童全部实施分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全部落实委托照护责任。我省5个先进集体和12名先进个人受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表彰。
敢于攻坚克难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保定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
在河北,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孩子,都可以拨打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诉说,也可以向遍布每个村、每个社区的儿童主任求助。
这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年以来,河北民政部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之一。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作,需要多部门携手联动。一年来,省民政厅面对新职责、新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而今,新的工作协调机制已经建立。在省民政厅的推动之下,河北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36个部门为成员的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体会议,并督促指导全省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为全面推进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配套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省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家庭保护、政府保护、学校保护、网络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六个方面分类提出27项具体任务,这一重要制度性成果,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明确了工作任务。
省民政厅会同9部门印发《关于做好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摸底排查、发现报告、安置救助、评估帮扶等机制。印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保护网络试点建设。组织10个县(市、区)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为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造样板,创造经验。
为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省民政厅还按照“分题研究、成果共享”的思路,组织石家庄、承德、唐山、保定等市分别成立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研究专班,加强学习研究,探索试点经验,形成了《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工作指引》《未成年人委托照护工作指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乡镇(街道)未保站和村(社区)未保点建设意见》4项政策创新成果。
加快提质转型
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植入社工力量
2021年10月13日,沧州市社会福利院正式挂牌成立“市级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这是全省第一家儿童福利机构定点康复机构。
针对儿童福利机构发展专业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儿童康复方面的专业服务需求更为迫切的情况,省民政厅会同省残联印发了《河北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办法》。沧州市社会福利院的探索,就是在这份文件的指导下,为河北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开辟了新路。此后,张家口、衡水、邢台3家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也设立了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为了更好地完善儿童福利体系、保障儿童权益,提升养育水平,解决儿童福利机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等问题,省民政厅还联合13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十四五”时期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遵循。
去年以来,全省共有64名孤弃儿童搬进了“新家”。相比他们原来生活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新家”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养育环境更为良好,服务能力也更为专业。
2021年以来,省民政厅对全省儿童福利机构现状进行摸底统计,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台账,通过视频会议调度和现场督促指导,推动28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2021年,河北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全省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一方面聚焦完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赋能从业人员。
其中,通过举办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院长和业务骨干培训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儿童福利机构基本制度规范,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也获得了同步提高。
各地儿童福利机构服务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其中,邯郸市开展儿童福利机构星级评定,围绕硬件配置、规章制度、风险化解、疫情防控、程序操作等方面,全面开展提升行动。保定市对儿童机构保育员进行技能培训并颁发保育员证书。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孤残儿童“添翼助梦”成长营,开设多种技能课程帮助儿童成长。
做好安全管理
确保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零感染”
邯郸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消毒消杀
儿童福利机构内养育的儿童多为残疾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果不堪设想。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分布在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儿童也随之成了重点关注对象。
经过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努力,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中供养对象和工作人员无一感染。而且,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河北民政部门的反应更加敏捷,应对更加从容,举措也更加周密。
省民政厅第一时间转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版的“两个指南”,召开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指导各地根据疫情发展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迅速行动,不等不靠,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源于对疫情的警惕和敏感,更源于民政工作者对守护特殊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和使命。
目前,全省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坚持执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同时还坚持做好对家庭寄养儿童的日常健康监测。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采取电话、视频连线和现场督导等形式对全省所有儿童福利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执行到位。
目前,在机构外走读上学的儿童,回到机构后会分区居住,由专人负责生活管理服务。
封闭在机构内的儿童通过线上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孩子们生活、学习保障有序。
……
广大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始终怀揣着对孤弃儿童的爱与关心,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与成长,持续高质量推进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厚植对孤弃儿童的关心,健全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加牢固、更加温暖的环境。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
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
联系电话:0311-87760625
联系邮箱:hbshgz@163.com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西路499号
分享网站
微信
新浪微博
QQ分享
QQ空间
复制网址